本刊特稿

  • 破解“五唯”顽疾,构建我国新时代教育评价观——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

    宋乃庆;肖林;罗士琰;

    教育评价观是撬动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杠杆,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由于千年考试文化等影响,我国教育评价观存在着突出的"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基于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立足学生发展,亟需尽快破解"五唯"顽疾,构建新时代教育评价观(德育观、智育观、体育观、美育观、劳动教育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2018年11期 v.32;No.272 1-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8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62 ]

教育理论

  • 论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超越

    廖其发;

    陶行知作为中国一代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然而,社会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思想也相应地需要不断创新和超越。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超越是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反映,是弥补单个个人认识有限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陶行知生前遗愿的需要;进一步完善陶行知已经提出的教育理论、进一步探讨陶行知办学思想中所涉及的问题、积极探索陶行知少有涉及或研究较少的教育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是超越或创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方向;历史研究、理论研究与现实(实证、实践)研究高度结合是超越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根本路径;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是超越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在条件;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支持是超越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外在条件。

    2018年11期 v.32;No.272 7-13+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9 ]
  • 身体现象学视域下教育中身体的贬抑与超越

    张家军;蒲凡;

    身体现象学自产生以后,由于其重视对人身体的研究而给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用身体现象学的观点来审视当下的教育,不难发现,在当下的教育中,存在着学生身体被忽视,生命力微弱;学生身体被规训,主体性式微;学生身体被分解,完整性缺乏等问题。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与哲学身心二元论、我国传统学习思想的影响以及功利化的教育现实不无关系。要改变教育中身体被贬抑的现象,超越当前的抑身教育,必须重视学生身体及其知觉参与,提高其生命活力;释放学生身体因子,焕发其主体精神;注重学生身体的知觉协调,培养其整体性认知和情感体验。

    2018年11期 v.32;No.272 14-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67 ]
  • 核心素养视阈下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谭梅;杨叶;

    21世纪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正在向纵深方向挺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重心从过去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逐步转变到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上。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在关联十分紧密。无论是作为课程资源,还是在教材和教学层面,儿童文学都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变革的关键点位上贡献力量。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所占比重较大,文学体裁也较全面,对不同的儿童文学体裁应施以相宜的课内阅读教学策略。对小学课外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实施要注意阅读教材的选择和实施方式的科学性。

    2018年11期 v.32;No.272 21-2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9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83 ]

教育管理

  • 论独立学院之办学定位

    杨晓宏;

    独立学院在类型定位上应属于以教学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层次定位上,应以应用型本科为主,适时拓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学科专业定位上,应体现差异化发展思路,以应用型学科专业为主,在学科专业设置、学科专业方向、服务面向和就业岗位层次上与母体学校错位发展;在服务面向定位上,应以地方优先为原则,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办学特色定位上,应着力体现其应用特色、实践特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在培养目标定位上,应培养"以职业为导向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等。

    2018年11期 v.32;No.272 28-35+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2 ]
  • 美国“瞄准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经验及启示

    马丽;

    为实现学前教育起点公平,美国采取了三种与社会运行相一致的"瞄准性"财政投入方式:通过立法保障国家贫困儿童专项项目实施,通过联邦、州、地方政府合力提供持续的项目经费,通过购买学前教育服务提高弱势家庭选择能力。在我国学前教育稳步发展与经济投入受限并存的情况下,可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通过立法为"瞄准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提供法律保障,财政投入优先关注贫困家庭弱势儿童,建立学前教育"瞄准性"投入的多中心治理模式。扩大财政投入的受益面,提高财政投入的有效性,从而为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均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018年11期 v.32;No.272 36-4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2 ]
  • 建筑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双元型”培养模式及路径研究

    邵大伟;刘志强;吴殿鸣;

    顺应国家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新形势,基于"双元型"理论,从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型双元,学科、企业的结构型双元,师生、员工的情景型双元三个层面,提出建筑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并从招考、培养方案、导师队伍、培养载体、教学、培养质量、就业环节明确其实现路径。以期对建筑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行业发展。

    2018年11期 v.32;No.272 44-4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7 ]
  • 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演变研究

    叶松东;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历史演变,并将其划分为在职体育硕士培养试点期(2005-2008年),在职与全日制体育硕士培养并存发展期(2009-2015年)以及在职与全日制体育硕士并轨稳定期(2016-)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特点:第一个阶段为招生规模较小、学校数量的稳定性、培养目标的宽泛性、课程设置偏理论性、人才培养的导向性;第二阶段为招生学校数量扩大、招生规模不断增长、招生方式多元化、培养目标较宽泛、课程设置的滞后与理论化、奖助形式多样化、注重联合培养和产学结合;第三阶段为入学考试统一、招生规模稳定、培养质量一致、延续已有的培养机制。现存在:专业领域划分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学位硕士培养趋同、联合培养形式化、知识成果转化效率低、缺乏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等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改革路径:服务经济社会需求、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提升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知识转化效率,释放多元主体活力、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希望能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提供些许参考。

    2018年11期 v.32;No.272 50-5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5 ]
  • 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能力结构及培养策略

    王华;

    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能力是大学生为了获得和提高就业能力,在进行入职前的职业生涯准备和选择阶段中对自己所从事的与职业有关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与调节的能力。基本结构可划分为自我管理和职业生涯建构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八种能力:自我认识能力、生涯人际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关注发展能力、职业知识探索能力、职业生涯决策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能力的培养应主要从提高生涯管理意识和自我认知、完善计算机辅助职业测评系统、构建基于能力的职业生涯辅导体系、开展个性化的职业咨询与辅导、构建专业化的生涯辅导师资队伍、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争取校外资源支持七个层面开展。

    2018年11期 v.32;No.272 60-6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7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4 ]
  • 江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

    陶秋香;涂继亮;舒建文;

    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我国当下地方高校工作重点之一。对江西省10所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卷调查表明,江西省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组织管理工作富有成效,创新创业教育各项评价指标得到较快提升。分析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发现参加创新创业的学生、创业指导教师和高校内外部创新创业环境是决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应从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等方面着手,以便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2018年11期 v.32;No.272 66-7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4 ]

教师教育

  • 我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付光槐;梅苗苗;

    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要素之一,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近十年(2007-2017)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 Space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在时区分布上发文量稳步上升、概念清晰化;研究机构由前期高等专科院校转向综合大学;学科类型集中于教育学,同时辐射到语言艺术领域;研究内容围绕评价标准体系、现状、影响因素、实践路径来讨论。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与展望,注重多元化组合研究以形成融合的研究体系,注重新型领域整合研究以此来彰显传统与创新相依的研究自觉;凸显"以儿童为中心"的研究视角,重新审视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研究的新路向。

    2018年11期 v.32;No.272 74-8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下载次数:1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9 ]
  • 双语特岗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透视——以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为例

    刘飞;常清;

    双语特岗教师作为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化发展水平决定了双语教学质量。调查发现,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双语特岗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专业知识匮乏、自主发展意识淡薄、自我发展定位缺失、跨文化适应能力弱等显著问题。产生原因在于受所处地域及经济文化的限制,双语特岗教师知识获取途径单一、自我学习能力较差、职业规划不明确、区域性知识掌握较少等。提升双语特岗教师质量应:以搭建"互联网+教育"平台为抓手,夯实双语特岗教师专业知识基础;以加强自我反思为助力器,提升双语特岗教师自我学习能力;以准确自我身份定位为基点,引导双语特岗教师合理规划自我发展;以学好、用好双语为着力点,提升双语特岗教师跨文化适应能力。

    2018年11期 v.32;No.272 82-88+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0 ]

课程与教学

  • 基于翻转课堂的“运动训练学”教学改革研究

    冉建;余文禄;罗晓珊;

    以"运动训练学"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实验班和对照班为研究对象,对运动训练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分别从课程资源、课程实施、教学效果、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得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建议继续加大对"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支持,优化网络教学平台,改进教学手段。

    2018年11期 v.32;No.272 89-9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7 ]
  •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自动控制原理教材现状与创新思考

    喻晓红;葛一楠;

    传统"自动控制原理"教材的主体内容相似,难以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相匹配,且创新实践目标与抽象理论课程相矛盾。以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为目标,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材建设进行创新,并以一台机床导轨伺服控制系统平台项目作为实例贯穿每一章节,为提升学生理论分析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2018年11期 v.32;No.272 94-9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9 ]
  • 教育公平下的分层教学认识、困境和出路探析

    黄媛媛;侯天凤;张建;

    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公平思想与分层教学思想不断交融,"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之间的讨论愈发激烈。实际上,分层教学与教育公平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大程度地促进教育公平。实践中,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面临如何分层、实施、管理、考核等多方面难题。为突破实践困境,分层教学可以尝试健全实施机制,科学分层教学;增强社会认识,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团队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注重多元考核,实行动态管理等。由于分层教学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学校应结合实际现状,坚持"逐步实行"的原则。

    2018年11期 v.32;No.272 98-10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4 ]

教育微论

  • 中小学课程与教学

    课程与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关。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进程安排与要求。教学是根据课程所实施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一种学校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教师通过这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做人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因此,课程与教学历来受到政府、社会、学校甚至家长以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课程与教学高度协调始终是确保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期围绕"中小学课程与教学"这一主题,通过《教育微论》栏目的形式组稿7篇,涉及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课程或教学有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启迪。

    2018年11期 v.32;No.272 10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